新闻动态

网络实名不会一刀切:因网而异分类管理

'
2010-6-17

中国IDC圈6月7日报导:本月初,工商总局出台《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》,确定了个人网上开店"实名制"原则。

 

此前不久,国务院新闻办有关负责人也表示,我国正积极探索网络实名制,包括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推行论坛版主实名制、取消新闻跟帖"匿名发言"功能,而网站电子公告服务(BBS)用户身份认证工作也在探索中。

 

这被视作我国首次就网络实名制明确表态,而"网店实名"无疑迈出了实质一步,意味着不仅网店、论坛须真名实姓注册,发博、跟帖甚至人肉搜索也可追根溯源,这种机制因此招来网友不同声音。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分析表明,中国推行网络实名制大方向正确,但还不具备"一刀切"的条件,事实上也不适于"一刀切"。

 

"因网而异"分类管理

目前,真正采取实名制的网站很有限。在上海,"市民信箱"网站是其中之一。"市民信箱"最初提供的基本服务是为上海市民免费开设个人电子邮箱,因此市民一般持身份证、社保卡、户口簿等证件在线下窗口申办,注册与真实身份一一对应的用户名,并开通专属电邮。此后,市民信箱延伸出博客、论坛、问卷调查等相关服务。

 

尽管市民信箱现有380万实名用户,活跃用户也有一两百万,但管理中心副主任凌力坦言,在博客、论坛等板块发文、跟帖并不热闹。不过,由于实名制确保了收件人的真实性和唯一性,利用市民信箱接收并支付水电煤账单的服务较受欢迎,在信箱中提供医院电子病历收发服务也在积极试行。